沙巴体育投注官网

图片
中原合作网改版试运行,欢迎提出意见和建议,联系电话:55983551。
当前位置:首页 > 外省经验 > 正文
湖北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扎实推进服务乡村振兴
时间:2019-12-25 08:27:45    来源:今日湖北    返回首页

  供销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经营服务的主阵地在乡村,服务乡村振兴,既是供销社义不容辞的重要使命,也是实现自身发展的重大机遇。

  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按照中央决策部署,把供销社综合改革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

  近年来,全省供销系统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供销社综合改革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始终坚持把为农服务作为立身之本、生存之基,以推进“四个创新”为抓手,初步建成了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服务相融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以服务创新为抓手,加快建成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

  ——抓生产服务,大力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打造“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为农民打工”的服务品牌。立足耕、种、管、收、加、贮、销全产业链,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和手段。前三季度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1191.8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15%,其中土地托管和流转服务合同面积554.02万亩。

  ——抓综合服务,拓展实施“村级综合服务社提质扩面工程”,打造村级便民综合服务品牌。围绕“农民办事不出村”,持续推进2.2万家村级综合服务社提质升级,提供放心农资、小农具、日用百货、再生资源回收、电商服务、快递物流和公益性代理等服务。前三季度全省系统实现村级生活服务营业额5.8亿元。

  ——抓普惠金融服务,加快实施“金融助农工程”,探索破解农民融资难题。省供销社与省建行合作创新“裕农通”便民金融服务,发行裕龙卡 385 万张,建成村口存取网点 1.29 万家,交易额1.27亿元,为农户提供养老金发放、存取款等服务。部分供销社与金融机构合作发放助农贷款过亿元,带动2万农户;为近20万亩农田组织政策性保险。

  以经营创新为抓手,加快建成全省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

  ——线上:实施“农村电子商务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发展供销电商“淘宝”服务。全省供销社建有农村电商服务站3.2万个,县级运营中心63个,产业园16个,开展电商等涉农培训913期,培训5.3万人次。前三季度实现电商销售额286.44亿元,同比增长20.1%。

  ——线下:实施“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改造升级工程”,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动。全省供销系统建成农批市场45家,冷链仓储能力20万吨。发展连锁配送企业300家,配送中心474个,各类批发市场219个。前三季度市场交易额788亿元,同比增长22.7%。

  ——线上线下抓融合,持续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全省农资流通、日用品、农产品、再生资源回收四大网络具有一定规模,建成各类经营服务网点6万多个。前三季度全省系统实现销售收入1904.74亿元,同比增长8.47%,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

  以组织创新为抓手,加快建成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

  ——深入推进“县级供销社振兴工程”“基层社恢复重建工程”。通过构建县域“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三大体系,30%县级供销社实现振兴。恢复重建基层社1063家,320家开展了“四有”服务(有放心农资店、供销便民超市、农机植保或农产品合作社、再生资源回收点)。承接全国“强化基层社合作经济组织属性”等两个专项试点,获全国总社肯定。

  ——启动实施“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倍增工程”。领办农民合作社8322个,其中国家级、省级示范社590家,各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212家。前三季度帮助农民销售农副产品711.16亿元。其中,购进茶叶81.8亿元,加工销售98.04亿元。

  以机制创新为抓手,加快建成省委、省政府“抓得住、用得上”重要载体和综合平台

  ——以社企、社资分开为方向,推动供销社治理机制创新。全省17个市州、76个县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落实各自职责。62个市县成立了社资委或社资公司,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对社有资产监管。

  ——以“两库”建设推动“社有企业成长工程”。全省系统培育社有企业734家,目前年销售过10亿元的有1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2家。在传统化肥、农药、农膜、种子、棉花等业态基础上,省供销社新培育形成“一网”(供销e家)、“一宝”(供销中百支付公司第三方“支付宝”)、“一绿”(省茶业集团)、“一白”(省再生集团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文旅休闲、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谋划打造一批成长性好的重点项目。农产品行业向产业融合方向转型,农资行业向综合服务方向转型,日用消费品行业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转型,再生资源行业向环境服务方向转型。

  ——建立两个“指挥棒”,推动双线运行机制。一是建立全省系统综合业绩考核“指挥棒”,加强行业指导体系建设;二是建立出资企业“双文明”考核“指挥棒”,加强出资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建设。每个季度进行一次排名、通报,晒成绩单,形成比学赶超的干事氛围。

  机遇难得,时光催人。2020年是中央确定的五年综合改革阶段性目标收官交账年,全省供销社系统将抓理论武装,提高供销站位;抓稳中求进,展示供销作为;抓改革“双落”,建设供销质量;抓乡村振兴实施,体现供销担当;抓风险防范,确保供销安全;抓自身建设,弘扬供销精神,做好供销社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武汉经验

  转型发展探新路

  实施集团化发展。做实供销集团,组建现代农业、再生资源、资产经营开发、冷链物流等四大集团。

  实施传统企业转型发展。现代农业集团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转型,山绿集团从仓储经营向全方位物流服务供应商转变,资产集团从资产出租向资产综合经营与管理平台转向。

  实施项目兴社。3万平方米的供销建材家居城、山绿集团智能冷库和7000平方米的干仓项目相继投入运营;武汉再生资源大厦项目、香港路供销大厦项目、江夏安山黄鹤楼青砖茶产业园加紧推进,近3年来武汉市供销合作总社已投入项目资金超10亿元。

  实施企业管理提升。制定武汉供销集团委派股东代表出席控(参)股企业股东会管理办法,修订武汉市供销合作总社出资企业公司章程,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实施“年轻干部成长工程”。抓住武汉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政策机遇,出台加强出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意见,实行集团统一招聘、统一薪资标准和统一跟踪培养,通过市场化公开招聘高等院校的各类人才百余人,人员结构明显优化。

  2018年,全系统销售总额485.5亿元,比2015年增加了127.8亿元,增长率为35.7%,年均增幅10%以上;利润总额1.65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52.7%,年均增幅17%;资产总额48.9亿元,所有者权益12.5亿,社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10%。

  襄阳经验

  打造为农服务综合平台

  着力提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谷城县供销社联合华夏创谷公司打造中国有机谷谷城电商产业园,建设面积6000平方米,入驻企业122家;依托电商产业园建设谷城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仓储配送中心,搭建辐射全县10个乡镇,150个自然村的电商及物流网络服务体系;注册了“谷城印象、万里山、唐谷拉”三个地方品牌商标;建成了淘实惠、京东、淘宝、拼多多四大电商平台的谷城地方特色馆。截至目前,襄阳供销社系统领办电商产业园7个,带动农民创业就业约5万人,帮助农民网上销售农产品38亿元。

  着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将供销社参股承建的“襄阳新合作食品城项目”纳入市政府规划的两改两迁重点建设项目,支持其承接襄阳市食品类市场的转迁任务,从市场建设、商户转迁、市场运营各环节全程支持和指导。经3年努力,投资6亿元,占地320亩的“襄阳新合作食品城”,已建成转迁成功,入驻商户700余户,入驻率达98%,年交易额达150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成为鄂西北地区最大的食品交易批发市场。

  宜城楚大鸭业在供销社的帮扶和指导下,形成了“电商+龙头企业+合作社”的三产融合模式,鸭产业销售额10年间增长了72倍,辐射周边3个乡镇,带动农户2200多户,年助农增收1800多万元。南漳县供销社牵头成立五谷香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与当地电商平台无缝对接,以“农合联+电商”模式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推进产供销一体化。

  潜江经验

  改革出活力,服务出效益

  推动机制创新,让组织活起来。通过制度改革将供销社编制增加至20个,加大人力支持;调配资金8100万元支持供销社改革发展,强化财力保障;潜江市政府出资3000万元、供销社实物出资7000万元组建湖北龙虾投资有限公司,与省农担公司合作搭建农村金融服务平台,截至6月底,共发放贷款6800万元。

  坚持资源整合,加强村社共建。探索“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发展模式,实行“村党组织+供销社+农民合作社”三位一体共建,办成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型基层合作社。目前,共打造新型基层社13家,吸纳农民入社10035人,128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入供销社。

  强化利益联结,转变农业发展格局。推行“供销社+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全市供销系统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2家,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101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6家,带动近10万农民搭上现代农业发展的“快车”,每年助农增收3000多万元,并成功打造了“鸳鸯湖”小龙虾、“姓农”大米、“斌锅”牛肉、“青禾”蔬菜、“潜黄湾”莲藕等特色农产品品牌。

  强化精准帮扶,增强脱贫攻坚成效。引导贫困户入社参与股份经营,平均每亩土地年分红1700元;以产业扶持为重点增加生产性收入,共有近千名贫困户加入供销社所属合作社,入社贫困户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以转移就业为重点增加工资性收入,引导贫困户在基地、合作社务工,年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

  夷陵经验

  打造供销流通“生力军”

  叫响夷陵品牌。以供销e家“千品计划”为抓手,产品实行统一质量、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打造了“农夫乡情”“殷家坪蔬菜”“双狮岭茶叶”“晓曦红柑橘”“雾渡河猕猴桃”“下堡坪天麻”等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农特产品品牌。

  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组建供销云果公司,进一步完善供应链体系。对接京东、拼多多等国内大型电商平台,举办宜昌(夷陵)互联网柑橘节,推动农产品搭上互联网“快车”,实现惠农增收。2018年,全区农村网络零售额突破5亿元,其中B2C柑橘销售3209万斤,销售额1.12亿元,均价达3.5元/斤,比传统均价0.78元/斤提升了348.7%,电商收购价也高出传统价近20%。

  打造产业集聚平台。通过整合资源,搭建电商产业城“一城五区”发展格局,3万吨冷库、线上线下展示中心、顺丰、京东分拣中心均已投入使用,入驻各类企业249家,先后荣获“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奖”“省级众创空间”等殊荣,“要素汇聚、服务完备、产城互动、跨区合作、融合发展、覆盖城乡”的电商产业生态系统正在逐步形成。

  推广便民服务平台。推进供销e家、阿里村购、汇掌柜等生活服务平台在我区落地生根,电子商务已被广泛运用到教育、医疗、旅游、金融、结算等领域,民生服务电商的推广与普及,极大方便了城乡居民生活,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构建电商交流学习平台。参与实施“三乡工程”,推进“双招双引”,吸引了一批电商人才回乡创业发展,涌现出一批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宜昌供销十八湾电子商务公司成立夷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搭建人才库和讲师团,共组织电商培训48期,累计培训农村电商人才4000人次。

  赤壁经验

  精准定位基层社建设

  村“两委”主导。东柳村基层社以村“两委”为主导,采取“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方式,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先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平台,成立“赤壁市东柳供销绿色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即东柳村供销合作社),其中村“两委”及专业合作社占股90%(含入社农民),市供销社占股10%,入社农户313户。同时,建成市级电商平台物流终端配送网点,开展社保代发、话费充值、金融刷卡、网上代购、物流配送等,极大的方便了农民生活。

  供销社主导。市供销社主导成立了易家堤村小龙虾供销合作社,注册成立赤壁市宇汇供销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入社农户294户,入社率达91.5%,解决农民就业近200人,其中贫困户19人。同时通过进行小龙虾深加工,提升了小龙虾养殖业附加值,带动了柳山湖镇及周边村小龙虾产业经济发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毕家村基层社以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伟鑫粮油专业合作社为主导,村社合作共建,成立了“毕家村汇农供销有限责任公司”(即毕家村供销合作社),伟鑫粮油专业合作社持股66%,市供销社持股14%,村“两委”及农户持股20%,入社农户403户,入社率达70.6%。毕家村级基层社托管、流转土地近9万亩,为农户提供耕、种、管、收、加、储、销等一站式服务,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和农民收益。

  罗田经验

  创新农村垃圾回收治理

  垃圾分类宣传全覆盖。采取“网络+媒体+广播+标语+画册+课本”等多途径的宣传模式,印发宣传课本50万份,做到家喻户晓。

  垃圾分类培训全覆盖。制定县、乡、村、学校四级培训计划,每年培训达80场次近3万人。县级培训抓机关,使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带头宣传示范,带头禁用一次性用品;乡镇培训抓骨干,重点培训镇直机关干部、村级书记村长、保洁员、回收站点负责人等;村级培训抓农户,让每家每户从传统的垃圾混放自觉变成垃圾分类;学校培训抓基础,小学开设了分类知识教材,并规定每周安排一节课程,形成了“从娃娃抓起”“小手牵大手”的浓厚氛围。确立了“四分法”培训内容,即:可腐烂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它垃圾。明确了四条处理路径:可腐烂垃圾由居民群众就地就近堆肥或作饲料处理;可回收垃圾交到供销社设立的回收集并中心、回收站、综合服务社网点,变废为宝,增加收入;有毒有害垃圾定点投放,集中处理,供销社负责;其它垃圾交环卫局实行村收集、镇中转、县填埋。

  围绕“三个一批”建网络。提档升级巩固一批:在全县369个村级综合服务社上,增设废旧物资回收和电子商务硬性服务内容。开放办社吸纳一批:吸纳条件好、信誉高的经营户、专业户融入供销元素,参与股份合作,共同把产业做大做强做实。利用政策新建一批:对每个乡镇集并中心补助12万元,每个村级回收站补助5000元,增点扩面。目前,全县供销社有乡镇集并中心12个;村级回收站105个,从业人员273人,年回收废旧物资3万吨,占垃圾分类减量30%以上,年实现购销额6000万元,帮助城乡居民增收。

分享到:
编辑:闫洛生
(C)2019 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版权所有
电话: 0371-65953039 65992900(兼传真) E-mail:hnssbgs@126.com
豫ICP备05026746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228号
技术支持:沙巴体育投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