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体育投注官网

图片
中原合作网改版试运行,欢迎提出意见和建议,联系电话:55983551。
当前位置:首页 > 外省经验 > 正文
重庆市供销合作社:治理“白色污染”推动绿色发展
时间:2019-12-27 14:37:46    来源:重庆日报    返回首页

  在广袤的农村地区,如何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如何让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齐头并进?

  农用地膜,便是其中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农用地膜是除种子、农药、化肥后的第四大农业生产资料,对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有着重要作用。但大量的废旧农膜如不及时回收,不仅影响乡村景观,更会对耕地质量产生危害,造成农田里的“白色污染”。

  今年,我市将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纳入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重要内容,由市供销合作总社牵头实施,通过建立完善的回收利用体系,治理“白色污染”,守护家园净土,推动绿色发展。

  依托优势

  从风景美到风尚美

  正值岁尾,走进巴南区南彭街道水竹村,一眼望去,在一行行整齐的白色地膜间,绿油油的儿菜即将迎来收获时节。

  这片140亩的儿菜园,属于重庆东冒山蔬菜种植股份合作社社员李昌容的种植区域。与往年不同,曾经散落在田间地头的大量废弃农用地膜已不见踪影。

  李大姐将废弃的农膜用编织袋收纳一起,码放在田坎一角。

  “以前农忙时,那些烂了的农膜到处都是,难看又污染土壤。现在花点功夫把废膜收起送到回收点,一公斤可以卖到一块钱,我上个月就卖了800多元。不仅田里干净多了,收入也增加了一点。”李大姐笑着说。

  和李昌容一样,附近的农户们纷纷将废膜送到供销社设立的回收点。“把废膜送到回收点,渐渐成了村民们的新习惯。”李昌容说。

  “废地膜330公斤、废棚膜210公斤,地膜每公斤1元、棚膜翻倍,一共750元。下次如果量大,我们可以安排上门回收。”在南彭街道,废弃农膜回收转运站负责人董顺海将当地草莓种植大户运来的废弃农膜搬上台秤,在称重、核算后,将回收款交到了农户手中。

  巴南区供销社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区已建成村级回收网点220个,覆盖了所有行政村。以往,废弃农膜量大、易碎、不易捡拾,许多农户作掩埋或焚烧处理,严重污染环境。如今,供销社在村里设了回收点,不但减少了污染,培养起新风尚,还让农户多了收入,提高了大伙儿主动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一直以来,作为经济合作组织的供销合作社,是服务“三农”发展的重要力量,深受农民朋友信赖。如今,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时代命题中,供销合作社又谱新曲。

  “供销社拥有覆盖全市乡镇、街道的服务网点和半个多世纪积累的农村工作经验,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方面有着独有的优势。去年5月,市政府将全市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工作交由市供销合作社牵头实施,并将其纳入我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市供销合作社经济发展处相关负责人说,一年多来,依托自身优势,各区县供销社与当地政府加强合作,在乡镇农村设立了大量回收站点,对废弃农膜实行有偿回收,并按照“村、乡镇(街道)回收转运—区县集中分拣贮运—区域性加工”模式,构建销售、回收、利用、推广一体的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全市农业可持续的绿色发展。

  建管并重

  从局部美到全域美

  巴南区南彭街道上农户们田间地头的新风尚,是全市农膜回收工作的一抹亮色。在众多区县,这项工作正如火如荼铺展开来——

  在綦江区,当地供销社出资组建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加强废弃农膜循环利用;

  在九龙坡区,当地供销社整合资源,一网多用,将农药包装物与废弃农膜同时回收;

  在铜梁区,当地供销社建立奖惩机制,狠抓废弃农膜规范化管理;

  在梁平区,当地供销社拿出社有资金支持网点建设和宣传培训,为加工企业排忧解难……

  今年以来,全市供销系统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对“白色污染”挥出重拳,促进废弃农膜回收利用规范化管理,如期完成市委、市政府部署的目标任务。

  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全市共回收废弃农膜8993.8吨,超额完成全年回收8000吨的年度目标任务;建成乡镇废弃农膜回收网点510个,全市网点总数达到820个,覆盖80%的涉农乡镇(街道);建成废弃农膜贮运中心16个,15家企业承担废弃农膜利用加工任务,全市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已初步形成。

  善作善成,久久为功。数据的背后,是各网点、各中心建成后如何避免“空心化”,如何建管结合,健全农膜回收工作长效机制,确保从一处美到处处美的辐射效应。

  “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是项复杂系统工程,监督管理尤为重要,鼓励农户的参与积极性就必须确保数据真实有效,实行台账管理和月报进度、季度通报、年终考核制度。”市供销合作社经济发展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市供销合作社对全市各回收转运站点和有加工资质的企业进行了严格的考察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此举进一步促进了全市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此外,今年7月,我市供销系统还开发了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管理融合,可溯源的回收利用体系,以此确保数据真实性。

  变废为宝

  从环境美到发展美

  从各个回收站运来的废弃农膜粉碎、清洗、热融、挤出,形成黑色如米粒大小的再生塑料颗粒,把这些塑料颗粒出售给下游生产企业,安全加工成塑料凳、指示牌等各种塑料制品……在重庆市合民鑫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这样的生产场景随处可见。

  该公司是由綦江区供销社出资组建的再生资源加工企业,生产车间于今年9月投入运营,按照每天10吨的设计产能,完全能够“消化”该区回收的废弃农膜。

  这样集再生资源回收、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从污染物的源头减量到资源化利用,将废膜等固体废物对城市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在全市农膜回收工作中,重庆供销系统通过建设“村、乡镇(街道)回收转运—区县集中分拣贮运—区域性加工”回收利用体系,让“白色污染”变废为宝,成为了建设“无废城市”的有力抓手。

  同时,结合“无废城市”试点建设要求,市供销合作社已确定在以主城区为主的14个区县开展加厚和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

  “地膜厚度0.01毫米以上是国家标准,加厚地膜回收率高,而不达标的地膜易碎,回收难度大,必须严格管制。生物可降解地膜通过土壤里面的微生物进行降解,无需回收,值得大力推广。”据市供销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供销系统力争在3年内将加厚和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覆盖全市所有涉农区县,为将来的全面推广打下基础,为“无废城市”建设增添助力。

  在这个过程中,供销系统的农资经营主渠道将得到进一步凸显。各级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企业、基层供销合作社,将逐步加大地膜采购和销售力度,不断提高农膜销售市场份额,绝不允许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地膜流入市场,从而导致“伤农”、“害农”的情况发生。

  据悉,到2020年,我市废弃农膜回收将覆盖所有涉农乡镇,全年将新建回收网点210个、贮运中心22个,实现每个赶集场镇至少设有1个回收点(站),每个区县(除渝中区)至少建成1个贮运中心的目标。届时,我市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率将达到80%以上,从而更加彻底地清除农田“白色污染”,让美丽乡村拥有更值得憧憬的美好未来。

  陈磊 图片由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提供

分享到:
编辑:闫洛生
(C)2019 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版权所有
电话: 0371-65953039 65992900(兼传真) E-mail:hnssbgs@126.com
豫ICP备05026746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228号
技术支持:沙巴体育投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