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社组织全市60余家扶贫企业到上海参加对口地区农特产品展销会。 云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户增收。 东川、禄劝、寻甸3个原贫困县区农产品套装试吃现场。 黑木耳种植基地。 云农股份向宣威市西泽乡迆那村捐献化肥。
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云南省供销合作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坚持行业扶贫和定点扶贫并重,聚焦主责主业,为脱贫攻坚贡献供销合作社力量。全行业出资2.92亿元用于专业合作社发展,带动贫困村农户23.78万户、建档立卡户8.16万户;实现电商销售额53.38亿元,其中88个贫困县销售额30.8亿元;销售88个贫困县产品1966.01亿元;向定点扶贫村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培训农民2300多人次;机关干部调研走访600多人次,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依托大山念“山”经瞄准“山货”促营销
姚安县自2013年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发动全县供销合作社系统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产业扶贫,在“山货”上做文章,在“特色”上下功夫,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拓展经营领域,在姚安县供销合作社的指导下,姚安县成立了绿吉农产品营销专业合作社,广泛吸纳乡土人才、“土专家”、经济能人、种植养殖能手和困难农民进入合作社,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
2017年,合作社与大姚等多家公司合作,以村委会联合引进优质品种“美人椒”产业扶贫项目,制定农产品种植补贴措施,与种植户签订高于往年市场价的产品回收保底价格合同,统一供给种苗,统一种植时间和种植技术,统一价格全额收购。凭着供销合作社在农民心中的良好信誉和社员的共同努力,当年全乡共种植1060亩,收购时节,田间地头一片“红妆”,实现总收入220余万元。
合作社还利用网络积极拓展经营业务,先后与5家公司开展业务合作,产品远销云南昆明、广东广州。随着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种苗价格年年上涨,需求量增加,为了解决种源困难,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产业利益最大化,合作社自己培育2000亩野生菌保育促繁基地,建成5亩羊肚菌人工种植示范基地,建立120亩高山蔬菜种植示范基地、500亩核桃种植基地,新增10亩魔芋育种基地。
2019年,供销合作社在乡政府驻地利用县社资产维修改建2800平方米的商铺,分设农产品展示厅,种子经营部,化肥、农药经营门市部,电子商务平台,彝族刺绣等服务窗口,为农民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当年销售魔芋种苗12吨,规范种植魔芋500亩,单项产值380万元,全乡贫困户户均增收8000元,人均增收2000元。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左门供销合作社主动拉运农资送货到村寨,保障春耕用肥,供应各种化肥200多吨。2020年2月,为了扶持贫困户扩大魔芋种植面积,合作社给贫困户无偿提供魔芋种苗500公斤,价值1万余元,帮助贫困户巩固脱贫成果。
小资金撬动大市场小载体孵化大平台
在开展消费扶贫工作中,曲靖市供销合作社结合自身行业特点,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在带贫助贫、促进沪滇两地沟通协作、市场拓展、信息互通等方面取得实在效果,有效促进了全市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
在市沪滇扶贫协作办的指导下,市社先后投资630万元,分线上销售和线下体验两个部分建设起消费扶贫体验中心。线上销售部分按照“互联网+供销+扶贫”的组织模式,搭建了供销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线下体验部分建设了600平方米的展销区域和160平方米的消费扶贫业务培训中心。目前,线上线下展示销售的扶贫产品涉及全市9个县(市、区)71家企业共350余款。
体验中心为沪滇消费扶贫协作提供了一个经验交流、业务对接的平台,有效促进了两地的密切协作。2020年以来,援滇干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力举办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展销会,开展“消费+公益”“爱心帮扶大礼包”等活动,创新农副产品与市场对接新机制,不断拓宽曲靖农特产品入沪渠道。
此外,曲靖市社按照“瞄准北上广,紧盯省内,做实市内”的发展思路,对于产品成熟、产量稳定、认证齐全的扶贫产品,通过线上方式进行销售。在线下体验方面,市社通过对扶贫产品的集中展示,开展各类消费体验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通过消费参与扶贫。截至目前,消费扶贫体验中心线上线下销售额已达3510万元,其中扶贫农特产品1520余万元。
体验中心在拓宽销售渠道的同时,充分发挥信息互通功能,通过组织全市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工作业务培训,帮助已经认定扶贫产品的企业加快入驻全国832平台,有效推进了全市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市5个贫困县已有58家扶贫企业入驻全国832平台,上架商品数达221个,成交额2500余万元。
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助力农业提质增效
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砚山县供销合作社立足职能实际,采取抓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组建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发展,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为全县脱贫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多年来,砚山县供销合作社通过资金入股、土地入股、就近务工、产品购销等方式开展建档立卡户与农民合作社全挂联工作,制定了《农民合作社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的实施方案》《砚山县建档立卡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全县7387户建档立卡户分别挂联到发展较好的农民合作社。
为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砚山县社结合砚菜发展示范项目,鼓励合作社参与消费扶贫,利用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为合作社提供电子商务服务,提高合作社产品附加值。
此外,县社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农产品初加工、仓储物流、技术指导、市场营销、培育农业品牌、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和商标注册、强化品牌营销推介等能力建设,向“产加销”一体化拓展。鼓励成立土地托管合作社,支持合作社开展生产托管,解决群众外出务工土地闲置问题。全县合作社共注册商标64个,土地托管11200亩。
县社还在全县按区域分乡镇成立联合社,从纵向提高合作社的组织程度,提升合作社经营规模;同时推动有业务联结关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开展更为紧密的横向联结,实现优势互补;在全县范围成立全县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为合作社开展代理做账、农化服务、咨询服务、电商服务等。目前,中心共为298家合作社提供各项服务。
培育普洱咖啡产业龙头实行社有企业助力脱贫
云南思茅北归咖啡有限公司是普洱市率先种植、经营咖啡的市级龙头企业,现有生态咖啡园6000余亩、1个子公司、1个技术研发中心、1个酒厂和1个北归咖啡博物馆。多年来,公司不忘为农服务初心,切实担当助力脱贫使命,不断加强改革创新和工作落实,取得了公司得到发展、助农脱贫致富的双赢成效。
公司与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叶研究院合作,投资研发标准化、清洁化、自动化、数字化的咖啡豆加工新技术及咖啡豆机械恒温自动化发酵成套设备,按照现代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使普洱咖啡量提升的同时做到质的飞跃,切实以科技品牌助力普洱市脱贫。
公司利用新技术实现咖啡豆产品的提质增效,提高咖啡豆一级产品产出率、品质和口味,在巩固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工业,利用咖啡果皮的微生物发酵作用,酿造果醋、果酒,将咖啡果胶作为天然化妆品原料,把咖啡豆壳用于加工包装板,既节约资源也创造了经济价值。
公司不但培训自己农工,使其掌握和应用现代规范化种植、加工技术,还在扩大收购的同时带动周边农户,做到生产、加工技术的培训推广。公司组织17个咖啡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联合社,以保底价收购成员社咖啡进行精深加工后出口国外,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508万元,带动农户3000户,其中原建档立卡贫困户138户507人,帮助咖农增收600万元,户均增收2000元。
拓展流通渠道为合作社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发〔2015〕11号文件出台以来,昭通市高度重视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昭通市委、市政府为昭通市供销合作社确立了“抓合作社立社、抓乡村流通强社”的发展理念,帮助昭通市社找到为农服务新载体,实现了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与脱贫攻坚的深度融合。
2018年,昭通市委研究出台了《沙巴体育投注官网:鼓励和推动“党支部+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按照良种良法、高度组织化和集约化模式、“党支部+合作社”“三个全覆盖”要求,推动“党支部+合作社”全覆盖工作。同年,昭通市社依托省农担公司昭通办事处在11个县区推进建立了“政府+担保公司+银行+合作社”四位一体金融服务模式和风险分担机制,积极为合作社及入社成员解决贷款难题,业务工作覆盖11个县市区,落地金额1.55亿元。截至2018年底,昭通入社农户61.63万户,入社率43.17%,入社贫困户29.25万户,占贫困户总户数的68.28%。
2019年,昭通市社率先在全省提出抓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促进质量提升,在全市推广应用“党支部+集体公司+合作社+能人+贫困户”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同时,把工作重心转向农产品流通领域,通过指导成立昭通供联公司,与东莞、中山及省内外供销合作社建立供销联盟、与昭通日报社合作开展网络直播带货等方式,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走出昭通。2020年1月—10月,已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活动签订各类农产品合同金额达2550.5万元,实现成交额1702.45万元,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据统计,截至2020年9月,全市依法登记合作社7311个,带动入社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强化品牌建设助力农产品“走出去”
红河州联农油茶产销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以“基层党组织+合作社+协会+贫困户”的产业脱贫运作模式,开发种植油茶10184亩、杉木10017亩、板蓝根10004亩、橡胶500亩、八角1600亩、甘蔗1000亩、香蕉(芭蕉)1200亩。2019年,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1300万元,二次返利10万元,70户278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了脱贫出列。
为提升贫困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产业扶贫,在金平县供销合作社的指导、服务下,由村党支部书记牵头成立涵盖所有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红河州联农油茶产销专业合作社。在理事长刘富珠的带领下,合作社决定以板蓝根、杉木林、油茶种植作为主要发展产业。截至2016年初,合作社已带领广大农户种植油茶5828亩、杉木7900亩、林下板蓝根5000亩,发展甘蔗2100亩。
按照“合作社+科技+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合作社根据市场发展形势,树立以质量求生存的理念,认真做好产品品牌打造工作。2015年7月,合作社向原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了板蓝根、油茶两类“花瑶态蓝”的文字商标。通过强化品牌建设,确保产品质量,合作社与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金平云海山茶油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建立稳固的产品销售渠道打下了坚实基础。
围绕解决合作社发展和边境贫困村村民脱贫问题,合作社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采取以短养长的办法在油茶林下发展板蓝根产业,致力于打造集生态、绿色、环保为一体的南药基地。通过强化基地建设和示范效应,加强对周边板蓝根种植户技术培训和提供种苗、提供销售信息协助销售等,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全部脱贫出列,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实现收入5200元。同时,带动周边2个村560户贫困户加快了脱贫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