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沙巴体育投注官网:印发《广东省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流通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
粤办函〔2025〕270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广东省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流通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供销社反映。
省政府办公厅
2025年10月20日
广东省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流通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决策部署,发挥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以下简称冷链骨干网)服务功能,打造全程冷链为支撑、产销高效对接的农产品现代流通服务模式,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目标要求
坚持政府引导、供销实施、市场运作、社会协同,立足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宗旨和合作经济属性,深化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发展,实施主要面向中小农户、服务广东特色优势农产品上行的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流通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重点补齐产地冷链服务短板,带动农业增值、农民增收。到2027年、2030年,年服务农产品冷链流通规模分别达到250万吨和600万吨以上,服务产值达到200亿元和500亿元以上,服务带动农户达到40万户和100万户以上。
二、实施公共型冷链服务联农扩面行动
(一)打造供销公共型县域冷链综合服务平台。发挥冷链骨干网产地园区服务功能,加强规划引领,统筹特色项目,集聚市场资源,打造50个以上主要服务当地农业特色产业的供销公共型县域冷链综合服务平台。实施“一县一园一品”行动,选取种养殖规模较大、联动中小农户较多的特色优势农产品,提供普惠性冷链流通社会化服务,助力“土特产”做大做强。(责任单位:省供销社、农业农村厅,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
(二)按合作制原则打造供销乡镇农产品冷链综合服务站。推动供销合作社与村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社融合发展,建设、改造提升300个以上供销农产品冷链综合服务站(以下简称冷链服务站),联动县域冷链综合服务平台,为周边镇村提供农产品采收、快速预冷、散集交易、小规模分拣、周转暂储等便捷服务。在荔枝、柑橘、水产等农产品集中上市期间,因地制宜设置服务点,统筹调度移动冷链设备和田头揽收车辆,及时为中小农户提供采收和预冷服务,助力解决农产品销售困难等问题。根据合作制原则,建立健全村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社按参与度、贡献度获取冷链服务收益的分配机制。(责任单位:省供销社、农业农村厅,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
三、实施农产品产地冷链集配服务提升行动
(三)推广农产品产后预冷服务。在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区、果蔬主产区等建设30个以上冷媒区域生产配送中心,为中小农户供应优质实惠的冰块冰袋。在冷链服务站、供销农场配备小型(移动)冷藏设施,打通农产品产后预冷锁鲜“最先一公里”。到2027年、2030年,年服务农产品产后预冷能力达60万吨和200万吨以上。(责任单位:省供销社、农业农村厅,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
(四)开展农产品产地分级分选服务。发挥县域冷链综合服务平台和冷链服务站集货作用,为中小农户分散生产的同一品类特色优势农产品,提供集中规模化分级分选、清洗包装等产后处理服务,转化为符合市场需求的标准化商品。到2027年、2030年,建成农产品分拣、清洗、包装处理项目分别达到20个和50个以上,年分拣处理农产品规模在80万吨和250万吨以上。(责任单位:省供销社、农业农村厅,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
(五)开展农产品错峰冷藏服务。发挥冷链骨干网160万吨冷藏能力,完善产地低温速冻、气调保鲜等长周期冷藏贮存设施,重点针对中小农户生产的水产和季节性果蔬开展错峰收储贮藏,拓宽销售区域,延长销售周期,稳定市场供求,助力解决“丰收伤农”问题。到2027年、2030年,年冷藏服务农产品分别达到200万吨、500万吨以上,力争所服务农产品平均减损10%以上。(责任单位:省供销社、农业农村厅,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
四、实施农产品产地冷链加工服务提升行动
(六)开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服务。在产地面向中小农户生产的农产品,集中提供修枝去壳、榨汁打浆、净菜加工、薯类糖化、鱼虾“三去”清理、禽蛋腌制等初加工服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并将增值部分留在产地,减少无效运输和损耗,降低城镇农业废弃物排放。到2027年、2030年,建成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分别达到20个和50个以上,年初加工农产品达到50万吨和200万吨以上,力争所服务农产品产地平均增值20%以上。(责任单位:省供销社、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
(七)拓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服务。按照当地农业产业规划,联合社会力量,发展预制菜、果蔬冻干、果酒果酱、禽畜饲料等农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综合附加值。到2027年、2030年,建成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分别达到10个和30个以上,年精深加工农产品达到20万吨和50万吨以上,力争所服务农产品平均增值30%以上。(责任单位:省供销社、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
五、实施农产品冷链运输服务提升行动
(八)建设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运输服务平台。整合冷链骨干网自有及社会运力,形成全省统一调度5000台以上冷藏车辆的服务能力,打造“面向农户、直达田头、仓配一体、平急两用”的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运输服务平台。到2027年、2030年,年冷链运输服务农产品分别达到120万吨和500万吨以上,力争所服务农产品平均降低物流成本10%以上。(责任单位:省供销社、交通运输厅)
(九)开展农产品田头专线服务。面向中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从田间到冷链服务站、县域冷链综合服务平台的冷链运输专线服务。(责任单位:省供销社、交通运输厅)
(十)开展农产品仓配一体化服务。推动冷链骨干网“库、网、链”融合发展,探索与快递物流网络协同,为农产品提供集约化、规模化的仓储、分拣、运输等一体化服务,提高库存周转率和配送时效性,降低农产品仓储物流成本。(责任单位:省供销社、交通运输厅,省邮政管理局)
(十一)开展“平急两用”冷运服务。建立全省公共型冷链运力统筹调度机制,服务农产品季节性集中上市需求,补齐粤东西北产地冷链运力短板。(责任单位:省供销社、交通运输厅)
六、实施农产品冷链交易服务提升行动
(十二)建设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交易服务平台。线上建立海洋牧场产品、禽蛋、特色果蔬等大品类农产品交易专区,提供公开竞拍、撮合交易、商城销售等多种交易方式,实时公开产销信息,实现农产品交易公开透明、价格公允;线下提供集采集配、加工仓储、运输配送等全程冷链服务,以及检测溯源、供应链金融等配套服务。依托冷链交易服务平台,前端通过生产社会化服务联结中小农户,后端通过冷链流通社会化服务对接加工、配送、零售等渠道,促进产销高效对接。到2027年、2030年,年农产品冷链交易额分别达到50亿元和100亿元以上。(责任单位:省供销社、农业农村厅、市场监管局,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
(十三)依法依规承接农产品储备等政策性任务。发挥冷链骨干网服务功能,依法依规承接农产品政策性储备任务,通过冷链交易服务平台集中轮换,接入粮食和储备等部门监管系统,发布冻猪肉等交易价格指数。鼓励冷链骨干网依法依规承接农产品监管仓服务。(责任单位:省供销社、粮食和储备局,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
七、实施农产品冷链标准化数字化提升行动
(十四)建立农产品全程冷链服务标准。依托全国供销总社的科研机构力量和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的场所、产业资源,共建中国果蔬贮藏加工技术研究中心(华南中心),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围绕50种以上特色优势农产品,“一品一案”编制实施全程冷链保鲜加工解决方案及服务标准。应用推广农产品标准化可循环周转筐、新能源智能冷藏车、冷库自动引导传输、环境监控、清洁能源等现代冷链物流装备和技术。(责任单位:省供销社、农业农村厅、市场监管局,惠州市人民政府)
(十五)建立冷链骨干网数字化运行体系。完善农产品冷链交易、冷链供应链管理、智慧园区等数字化服务功能,实现全省冷链骨干网“人、车、库、场、货”统一指挥、智能调度、精准匹配。建立农产品冷链大数据中心,汇聚产业链数据,实现智能分析决策、信息公开共享共用。(责任单位:省供销社、农业农村厅、政务和数据局)
八、保障措施
(十六)建立上下联动的协同推进机制。省供销社发挥上下贯通、双线运行机制优势,牵头推进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流通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适时将工作推进情况报告省委、省政府。各地政府将冷链服务提升行动作为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做好“土特产”文章的重要抓手,用足用好冷链骨干网基础设施,在规划引领、产业对接、措施配套等方面形成合力。(责任单位:省供销社、农业农村厅,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
(十七)健全政策支持机制。加强多部门协同联动;完善冷链骨干网公共型服务和市场化平台化运营相结合的运行模式,依法依规用好省财政支持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资金和积极申报各级政策性项目、政府性资金,建立健全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落实在农村建设的保鲜仓储设施农业用电政策;落实农产品流通税费政策。(责任单位:省供销社、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广东省税务局,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


